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动态 >> 基层动态

基层动态
基层动态
侯凤刚:毫厘之间 精心雕琢
浏览:1355次'时间:2024年5月29日

——记最美抚顺人、机械制造厂制造车间机加段数控班车工侯凤刚

   日前,从抚顺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传来喜讯,机械制造厂制造车间机加段数控班车工侯凤刚荣获“最美抚顺人”殊荣。五一劳动节前夕,笔者对侯凤刚进行了专访……


摄/文 专刊部 鲍雅辉

 

  技术精益求精的极致是什么?是毫厘之间的精密磨削,是让加工工装工具更精确的精心雕琢。

  上午九点,侯凤刚已在机械制造厂制造车间机加段的普通车床旁忙碌了多时,神情专注,动作娴熟,一个零部件在他的手中慢慢成型。

  36年来,侯凤刚加工出了无数个或简单或复杂的零部件。而这一个个零部件,也给侯凤刚带来了诸多荣誉:先后荣获“抚顺市技术比武车工状元”“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等荣誉称号,今年他又被评为“最美抚顺人”。

  ●勤奋刻苦,他是生产一线的“明星”

  初到工厂时,侯凤刚没有任何机加工行业的基础,可当他看到那些各式各样的车床,眼里却闪着光。尤其在了解到工厂专门生产矿山机械设备,且绝大多数设备常年处于24小时连续作业状态,对机械传动、配件公差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时,发现自己竟毫无缘由地喜欢上了这些东西。

  师傅王克勤是个急性子,还没等他熟悉环境,便将控制车床转数扳把的用途教给他。第二天一见面就考问,30多个转数,只有两个没挂对。王克勤知道遇到了好苗子,对他越发上心,也越发严格。

  同期徒工还在熟悉设备阶段,侯凤刚已经掌握了加工外圆、端面、挑扣、刀具刃磨等技术,一些简单活件的工艺,也已了如指掌。

  那时,三班倒,夜班徐连中一直以为白班的活件还是王克勤在加工。当得知两个多月来,是小侯这个徒工在跟自己搭档时,惊讶得不得了,连声说克勤好福气,摊上了好徒弟。侯凤刚只笑,不说话,心里却像抹了蜜一样甜。

  王克勤非但没放松对他的要求,反而变本加厉,一些复杂工艺的工件也交给他来操作。随着加工的工件越来越复杂,他发现,单靠悟性已不能很好地完成活件的加工,而是要认真思考,刀具刃磨到什么程度最好?如何装夹才合适?怎样才能用最短的时间、最好的质量、最高的精度完成活件?

  这一发现,让他脑洞大开,技艺大涨。装配钳工送来的损坏程度极大的维修配件,既无图纸,也无工艺。可只要有个完好的参照物,或者把配合件拿来,他自己测量,自己判定活件的公差、系数,就能给加工出来。

一段时间后,侯凤刚已小有名气,车间一些棘手的活件,领导也来找他:“小侯,你试试,这是油厂干馏炉的配件——轴承座。”“领导,这是异形件……我能行吗?”他嘴上这么说,心里却乐开了花。

以往,师傅操作时,他在一旁观战,大气儿都不敢喘。夜晚临睡前,他还要像放电影一样,回顾整个活件的操作流程,把每一个细节都刻在脑海里,想象着如果是自己来操作,将如何应对每一个细节。

此刻,机会来了,让他如何不兴奋?

厂房的一角,阳光透过玻璃窗投射进来,那台普通的30车床熠熠生辉。他站在阳光下,精心装夹活件,精准增加配重,再一点点找正……加工时,更是万分小心,须臾不敢放松。

 “你小子,成啦!”“小侯,不一般啊!”“行了,咱可以安心退休啦!”一时间,掌声、赞美声纷至沓来,他有点儿懵,有点儿眩晕,仿佛胸口有什么东西往上涌……后来,他知道了,这种感觉叫“幸福”。

 之后的好多年,这种幸福的感觉总会找到他,陪伴着他。

  ●勇于创新,他是技术难题的“克星”

  2011年,工厂设备升级,数控机床闯入了侯凤刚的世界。

  当时,侯凤刚的到来,引起了不小的波动,私下里,员工们三三两两的议论着。“他都没参加过培训,会操作么?”“再说,他都四十岁了,还能学会新技术吗?”

  这一切,侯凤刚毫不在意。

  设备运行时,他认真看,仔细记;午休时间,捧起厚厚的机床操作说明书,对应着设备,一点点琢磨,一点点研究;回到家,对应着书本,上网看视频,反复学习编程。实在弄不懂的问题,第二天上班时,再向身边那些年轻的操作人员请教。只不过,他对自己有要求,无论啥难题,只问一遍,绝不重复。他还给自己定了目标,无论干什么活件,都要保证不出现偏差和失误。

  在一次加工4立电铲底架梁的过程中,有一个直径为320毫米,正负公差0.028毫米的孔需要加工,常规的镗床刀杆根本无法满足加工要求,侯凤刚巧妙地设计了一件加长刀杆,如期完成了加工任务。

  在他的操作下,6米数控龙门镗铣床的工台时没有变,工作内容也基本差不多,可生产效率却由每个月600小时,提高到了900小时。

  2017年,以侯凤刚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后,他带领团队成员承担起攻坚克难、革新技术的重任。

  其中,令他最满意的是“页岩炼油厂干馏炉配件蜗轮加工工艺”技术创新项目。以往,干馏炉配件蜗轮原加工工艺不具有互换性,且蜗轮属于不规则配件,多工序吊装存在安全隐患。

  为了攻克这个难题,侯凤刚尝试用GMC2560型数控龙门镗铣床进行加工,并专门编写加工程序。“编写程序涉及函数运算、计算机语言,比较复杂。”侯凤刚说,“我利用下班时间,在家把程序一段段写在纸上,第二天上机操作,然后修改完善。”

  一个模块接着一个模块,侯凤刚编写的程序最后达到三四万字节的容量。那段时间,侯凤刚家里满是写满程序代码的草纸。

  侯凤刚的心思没有白费。经他改进后的干馏炉配件蜗轮加工工艺,单块蜗轮六道工序加工,不仅全部实现了由GMC2560型数控龙门镗铣床完成,而且还具备了互换性能,每组蜗轮可节约加工工时费12864元,年可节约加工工时费128640元。

  经统计,截至目前,侯凤刚带领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成员完成创新成果十余项,为企业创造效益近百万元。其间,他还成功申报两项实用新型专利,分别是一种车床攻牙定位夹具和一种车床定心固定夹具。

OSI(FY``GQB@FH`8OS@G]{8.png

  由于专业技能高超,一些精度高、加工难度大、形状复杂、任务紧急的零部件,全都指定由侯凤刚来加工。36年间,他加工的零部件有上万种之多,从没有发生过一次返工,更没有任何质量问题。

  ●传承技艺,他是名副其实的“匠星”

  带徒弟,侯凤刚是出了名的严。

  付晓光聪明,一点就通,一学就会。可就因为聪明,认真度和用心度就差些。侯凤刚看在眼里,并不急于去点拨他,而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一击而中。

  工件铜瓦由两个相同的半圆粘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圆再上机床加工。上机床找正时,两个半圆儿粘合的部位要跟机床的轴线平行,并且等高。加工完成后,活件两个半圆的尺寸要一模一样。

  找正的时候,侯凤刚提醒付晓光,先找外圆,再找瓦口。小付看似在听,心已游离,侯凤刚看了他一眼,没说什么。

  真正操作起来,小付捋不出头绪,只好向师傅讨教。侯凤刚又细致地讲解了一遍,爱耍小聪明的小付依旧听得一知半解。讲到第三遍,侯凤刚一点儿没留情面,狠狠地骂了他一通。

  第二天,侯凤刚让小付加工同样的活件,夹件、找正,依次操作下来,有板有眼,丝毫不差。“车工基础牢,底子打得好,都是师傅的功劳。大师兄李阳已经是集团公司数控车工技术状元了,我得努力追上去。”显然,付晓光已然明了了师傅的良苦用心。

  李阳身上有那么一股子劲儿,侯凤刚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却总觉得似曾相识。

  有一次,他教李阳刃磨刀具,“比如,正90度车刀,在30车床和20车床上,刃磨的角度是不一样的,需要根据操作内容进行调整……”“师傅,我去试试,您等着。”话音刚落,李阳迫不及待想一试身手。

  李阳找来十几把报废的车刀,一上午都呆在砂轮房里刃磨,每完成一件,他都拿给侯凤刚检验,看角度差哪,直到师傅点头认可,他才罢休。

  看着李阳远去的背影,侯凤刚豁然明了,这小子跟自己一样执着、坚定,且无怨无悔。

  苗国栋在工作中任劳任怨,有急活难活总是冲在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已成为了机加段数控班班长;张哲更是凭借过硬的技术,获评集团公司“资深首席员工”。

  侯凤刚个子不高,一个人走在宽敞的厂房里并不那么显眼,但他的身边总有一帮年轻人围着问这问那。

  每到这时,他都会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掌握的工作诀窍、新知识、新方法传授给他们。在他看来,所谓的工匠精神,其实就是一种传承。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收获是耕耘出来的。一路走来,我感恩企业,感恩社会,感恩国家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重视。

  千日修以返初心,万日炼以达极致。我将用实际行动诠释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和身边的工友们一道,为实现‘制造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侯凤刚动情地说。

 


抚顺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9 All right Reserved. ICP备案:辽ICP备19017644号  辽公网安备21040202000253号
抚顺市经纬网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制作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