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错误! |
揭榜挂帅大显身手 土壤改良变废为宝
浏览:83次'时间:2025年1月10日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质量完成西舍场光伏农业土壤改良试验研究项目 专刊部鲍雅辉报道 近日,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施的“西舍场光伏农业土壤改良试验研究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在矸石土壤改良后的700亩“光伏+农业”项目区,种植了高粱、谷子、大豆等作物品种,经生态效应评估,效果良好。这一喜人成果,是“矸石山+光伏+农业”的重大创新,有效解决了光伏农业用地矸石性土壤改良和矸石山土壤保水性差等问题,实现了废弃页岩变废为宝。 今年,集团公司党委将《西舍场光伏农业土壤改良试验研究项目》设为“揭榜挂帅”项目之一。自榜单发出后,直属党委把“揭榜挂帅”项目作为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 释放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所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党支部主动“揭榜”,实施模块组合,抽调中坚力量,聚集优势资源,组团作战,集智攻关,“挂帅”攻坚,全力推进西舍场光伏农业土壤改良试验研究项目,激发“光伏+农业”特色产业新活力,助推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揭榜”挂帅 堡垒作用凸显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按照“物尽其用”、点“石”成金的探索路径,将“尾矿”变“富矿”,把生态“包袱”转化为产业“红利”,是集团公司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赋能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直属党委高度重视“揭榜挂帅”活动,责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党支部同步配套施行“一位领头人、一个攻坚组、一支保障队”“三个一”项目推进模式,实施全过程周期管理,从课题确认、破题过程、结题报告等环节入手,总结有益做法和经验,归纳提炼经验,从而形成可复制、可应用、可推广的成熟技术。 该项目由支部书记亲自挂帅,总工程师制定揭榜项目实施方案,抽调精兵强将,成立“西舍场光伏农业农土壤改良试验研究项目”攻关小组,团队成员们既是“指导员”“冲锋员”,又是“协调员”“技术员”,他们以“日”为单位制定时间表,以“人”为单位下达任务书,以“项”为单位明确路线图,平行推进、共克难题。 “在矸石山进行光伏建设,并采取‘光伏+农业’的方式,其难度远大于普通的‘光伏+农业’的运作方式,不仅要考虑到光伏对农业的影响,还要考虑土壤对农业的巨大影响。因此,土壤改良成为重中之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党支部书记鲍明福告诉笔者。项目攻关小组实地踏勘,共取土样23个,并在实验室对有机质、氮、磷、钾、土壤构成等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影响作物生长的关键因子。 经过一个多月的攻关,项目小组成功筛选出3个配方,分别制定了适用于光伏用地土壤的改良方案,采取物理改良、化学改良、耕层构建等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和适宜性,重点开展耕作扩容、降碱减盐、增碳培肥、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攻关,逐一改善光伏用地土壤盐度高、碱度大、养分低、团粒差、砾石多等问题,有效解决矸石性土壤改良和有机质含量低的问题,让其适合农作物生长,确保实现耕作方式、土壤培肥与作物稳产增效共赢。 ●破题“履榜” 党员率先垂范 “揭榜挂帅”立的是军令状,固化的是责任,是必须完成的答卷。在项目推进的每个关键节点,研发中心党支部都会帮助项目攻关小组立会研讨分析问题,对症下药;在项目推进中,广大党员紧盯重点、难点、堵点,争当项目研发的能手、技术创新的模范,凝聚起强大的团队攻关合力,让揭榜挂帅项目一步步从规划到实施。 土壤改良配方出炉,项目攻关小组成员克服时限短、原料结冰的考验,采取“边生产、边运输、边改良”的方式,抢在作物播种农时,将8000吨改良剂全部应用到700亩光伏项目区。根据改良后的土壤特性,在“光伏+农业”项目区,确定试种大豆、高粱、谷子等高效作物,并细化了播种时间、种植密度、肥药用量、水分管理的关键参数,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全力构建“光伏+农业”种植模式。 从农作物播种到收获整个生长周期,项目攻关小组跟踪管理实验地,实时测试作物生长、土壤变化情况。实践证明,土壤中的有机质和中微量元素提升明显,经过实际测产,大豆、谷子作物生长良好,达到了实验的目标,为提高固废综合利用效率,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随着“揭榜挂帅”攻关项目通过验收,将土壤改良剂大面积推广既有了实验基础,更经历了实战检验。接下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继续弘扬“揭榜挂帅”要义,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确保“揭榜”能有真作为、“挂帅”能出真成果,为集团公司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