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分类错误!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谱写西露天矿综合治理与整合利用新篇章”系列报道之—— 以“生态”之笔绘就百年露天绿色答卷
浏览:54次'时间:2025年8月26日

文/齐晓琦 图/那 博

  站在抚顺煤矿博物馆观景台极目远眺,百年矿坑油松列阵、绿草如茵、层叠错落,鸟语花香间涌动着盎然生机,令人心潮澎湃。这片土地经过近年来的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如今,“绿水青山”的底色愈发浓郁、日益鲜亮,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画卷正徐徐铺展。

  推进生态修复是集团公司在综合治理基础上的提速之策,也是破局之举,符合矿山实际,契合地区百姓心愿。近年来,集团公司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抚顺西露天矿重要指示精神,在政治上更加成熟,在思想上更加自觉,在行动上更加坚定,按照“1+N”总体方案规划,依托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举全员之力实施矿坑三年复绿工程,扎实开展西露天矿及周边区域生态保护,加快推动“百年煤坑”向“生态绿洲”精彩蝶变。

  西露天矿历经百余年的煤炭开采,原有的地表状态遭到改变,矿坑植被较难通过自然条件自我恢复。面对这一生态治理难题,抚矿集团公司以系统性思维破局,每年委托科研院所与专业技术人员联合踏勘,运用无人机航测等先进技术全面厘清矿坑分布态势与环境症结,创新采用“生物治理与工程措施并重、环境整治与资源利用并行”的综合治理模式,构建起科学完备的生态修复方案体系。充分发挥自身在矿业、林业、运输、工程等领域的优势,将方案细化为明确的任务清单,精准界定工程内容、施工工期及责任主体,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严格落实每日动态监测施工要素、每周召开进度例会的机制,及时破解现场难题,矿坑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月月有动态,年年大变样。

  在生态修复过程中,集团公司充分发挥对矿坑地形地貌、自然状况“了如指掌”的优势,坚持“宜绿则绿、宜林则林、宜景则景”的总体思路,“先西后东、先南后北,分水平、分步实施”的生态修复路径和“消火、回填、压实、覆土、整形、植被栽植、保水、养护”的生态修复工艺,结合多年生态修复治理经验,辅以无人机航测影像、GPS全天候雷达监测等先进技术手段,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科学推进生态修复工程。

     ——昼夜兼程,前期工作准备充分。每年4月份,坚持为生态修复区域覆盖1米左右的黄泥作为“温床”,为苗木提供充足的“土壤营养”;充分利用“大运输”露天作业成熟工艺,采用“电铁运输+汽车倒运”的方式,送土上高坡陡段;采用工程机械碾压平整冻土大块,满足苗木栽植黄泥运输、客土覆土需要,为植树黄金期做好各项准备。

  ——统筹协调,水源供应全力保障。充分利用矿坑防排水治理经验,编制供水系统图,自行组织人员焊接法兰,铺设完善供水管路。针对矿坑东南帮区域陡峭、地势险峻等特点,本着就近就便原则,合理布局,修建多级接力泵站,并在植树区域及主要路段挖制、增加水鹤,为苗木栽植养护提供了充足的“源头活水”。

   ——精心选种,植被配置科学优化。依托苗木产业资源和技术研发优势,兴建苗圃试验基地,结合地区自然地理状况、地质环境特征,不断优选出成活率高、速生优质的乡土树种,科学构建乔、灌、草复层结构和优势植物群落,实现自然恢复与人工干预的有机结合,提高了苗木成活率,降低了工程成本。

  ——精细管护,种植成效稳步提升。每年4月份组织开展春季大型植树活动,在新复垦区域栽种新绿。发挥林业处育苗专业优势,对幼苗定期进行浇水,及时修剪枯枝败叶,并组织人员定期巡查植被生长状况,及时跟进后期除草、补植、环境清理等管护工作,确保治理一片、成活一片、复绿一片。

  ——拓宽思路,打造特色经济亮点。坚持因地制宜,采取“农业+林业”发展模式,按照土壤、气候特质培育特色产业,在28-3整形复垦区精心栽植尖把梨、磨盘山楂等特色果树及刺槐,打造了7万平方米特色经济示范林实验区,为后续导入相关产业,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跃升奠定了基础。

  截至目前,集团公司组织开展千人以上大型义务植树劳动20余次,累计栽植各类苗木407万余株,矿坑及周边关联区域生态修复面积达22240亩,年可吸收二氧化碳54.3万吨,释放氧气39.7万吨。绿水青山底色更足,生态环境改善更优,山水林田湖草沙和谐统一的生态体系逐步形成,得到了地区百姓的高度赞誉,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大美中国等主流媒体的竞相报道。2023年西露天矿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作为13个代表性案例的首个案例汇编入《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中国山水工程(一)》一书;2024年西露天矿生态修复项目又入选国家《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第二批典型案例》,为解决同类问题提供了优秀方案。

  百年矿山从“煤海”变“绿洲”,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生态修复让十里煤海披绿,文化赋能让工业遗产生金。这片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工业崛起与发展的土地,毅然走出了一条重塑山水底蕴、低碳绿色转型发展之路,在激活高质量发展动能的画卷上,正书写着新的答案。


)$]CUDUGL]3)HSL(U2F6TBB.png

                                                                               图为辽宁西露天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生态修复区。


抚顺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9 All right Reserved. ICP备案:辽ICP备19017644号  辽公网安备21040202000253号
抚顺市经纬网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制作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