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分类错误! | ![]() |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谱写西露天矿综合治理与整合利用新篇章”系列报道之—— 固废资源循环利用 点石成金变废为宝
浏览:24次'时间:2025年10月15日
专刊部 鲍雅辉
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是朝阳产业,旨在永续发展。在抚矿集团公司,点石成金这一生动的产业图景,正在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金色名片。 时值初秋,集团公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园内,绿树成荫,移步易景,1公里长的干道旁,聚集小颗粒油页岩干馏、废旧轮胎与低品位页岩耦合干馏装置,以及煤矸石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农林业资源化利用生产线,科学试生产,稳妥提效能,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资源循环利用正在释放产业发展新动能。 七年来,集团公司深入践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立足自身资源优势,按照物尽其用、点“石”成金的探索路径,将“尾矿”变“富矿”,把生态“包袱”转化为产业“红利”,走出了一条“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新产品”的绿色发展新路径。 技术突破:提升综合利用水平,开启绿色“变奏” “堆”不是办法,“用”才是出路。 每年,集团公司在煤炭、页岩油生产过程中所伴生的煤矸石、页岩废渣、绿土、高岭土等固体废弃物近2000万立方米。如此“当量”,何以释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探索大宗固废循环经济之道,以固废利用为抓手,“筑巢引凤”,扩展维度,着力形成“人才引进+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创新模式,控制增量、削减存量,推动“产学研用”循环一体化发展,开启了绿色“变奏”。 油页岩资源利用率再提升。为充分利用油页岩尾矿资源,他们自主研发了小颗粒油页岩干馏工艺技术,专门处理3-10mm小颗粒油页岩,单炉处理能力达到100吨/天。时至今日,小颗粒油页岩干馏工艺日臻完善,各项优点日益凸显,适合于国内各种高、低品位小粒度油页岩的处理,其特殊的主风分配器和循环瓦斯分配器结构,能使干馏气体在炉内实现均匀传质传热,成功解决了小颗粒页岩透气性差、干馏不完全的技术难题,油收率、废渣含油率均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自试生产以来,已处理小颗粒页岩3万吨,生产页岩油1363吨,油收率达75%。 废旧轮胎+皮带实现华丽转身。走进废旧轮胎综合利用实验基地,废旧轮胎综合利用的工业化示范装置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抢眼,设备轰鸣,员工忙碌,被切割好的皮带很快便被运送到小颗粒干馏区进行炼制。“我们自主研发的‘废旧轮胎与低品位油页岩耦合热解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已通过辽宁省科技重大专项验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这项技术巧妙地结合了油页岩高强度和废旧轮胎高含油的特点,实现了废旧轮胎与低品位油页岩的优势互补、协同处理,更让废旧轮胎资源化和低品位油页岩的高值化、产业化变为了现实,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废旧轮胎处理的难题,而且还弥补了低品位页岩含油率低、产油率低的不足。 今年,此项目加入到辽宁能源矿山固废资源化利用“三链党建联盟”中,将能源集团所属企业废旧轮胎、皮带全都利用起来,经破碎加工,跟小颗粒页岩混合到一起炼油。截至目前,已处理废旧轮胎、皮带265吨,累计出油96吨,不但大大减轻了环境压力,还实现了“变废为宝”。 链条突破: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催生循环“交响” 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是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举措,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抚矿集团公司将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的重点聚焦在废页岩、煤矸石、粉煤灰等领域,构建“回收—处理—再利用”循环链条,让“废物资源”流动起来。 煤矸石资源“吃干榨净”。有着百余年开采史的老虎台矿,在生产煤炭的同时,也伴之而生了大量固体废物——煤矸石。相关技术人员通过对煤矸石实施破碎筛分浮沉试验后发现,煤矸石中不仅有煤炭可以解离出来,而且还可析出少量的琥珀。利用上游老虎台矿的煤矸石,着力打造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将煤矸石进行破碎洗选,选出琥珀、粒煤、煤泥、矸石,煤矸石再利用已达80万吨,直接创效930万元。他们还将持续加大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力度,研发高值利用煤矸石技术,实现煤矸石高值化利用。 固废变身土壤增效剂。为拓展集团公司产业链上灰渣综合利用成果,相关技术人员将研究方向延伸到了固废农林业资源化利用上,采用特殊工艺处理矿山废弃物,并辅之以合理的科学配方,形成多功能产品应用在土壤改良方面,成功破译出改良“密码”,真正实现“变废为宝”。 如今,集团公司已连续四年在吉林省大安市盐碱地水稻试验田,喜获丰收。针对西露天矿复绿及西舍场复垦的需求,积极开展营养土研究,通过植物筛选、人工复选、实验室测定,对多用途营养土配方进行调整,使其更适于市场需求。目前,已为西露天矿复绿提供人工土壤7678吨,喷播效果良好;为西舍场“光伏+农业”项目提供改良剂1.5万吨,在500亩光伏板下种植的高粱、大豆等农作物,收效颇丰。 尤为令人欣喜的是,“50万吨有机肥研究示范项目”荣获辽宁省首届国有企业“星火”创新创意大赛地方企业创新应用组二等奖;“油页岩废渣制备人工土壤项目”荣获东北“三省一区”国有企业“星火”创新创意大赛三等奖。这既是对集团公司在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领域阶段性成果的高度认可,更是对其在推动绿色发展、循环经济实践中所取得成就的有力见证。 实践证明,“末端治理”是惠而不费的措施,只有采取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相结合的科学举措,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因此,集团公司在持续加大源头管控力度,将上游产废企业与下游利废企业有效衔接,提升耦合协同水平方面也已初步探索出一套上游产“渣”、下游“吃”尽的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模式。 规模突破:推动固废规模化处置,让生态“包袱”变现开展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不仅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也是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而节能、低耗、环保和可循环正是建设绿色矿山的基本内涵。 集团公司坚持科技创新,向资源循环利用要效益,建立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精细化、深加工生产模式,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发挥其无害化消纳大宗固废的优势,已然成为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体系中点“石”成金的关键所在。 突破技术壁垒,固废综合利用疆域变得愈加宽广。集团公司将持续推动成果转化,倾力打造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高地,新兴产业固废的回收、循环利用和高值化利用,同样也会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发展新模式。 从“黑色资源”的深度加工到“绿色动能”的持续布局,从固废“吃干榨净”到产业链“无缝闭环”,集团公司正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引擎,驱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和高附加值加速迈进,为传统资源型企业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抚矿模式。 鲍雅辉
|
![]() |
![]() |